2/26/2005

The Motorcycle Diaries

雖然是下雨天, 還是看了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我一直保持著客觀(其實也是因為無知)的立場在看"格瓦拉"這個傳奇人物. 從文字開始, 再到電影. 感覺出來的明顯不同是, 文字部分因為是來自格瓦拉的第一人稱觀點, 所以許多想法並沒有深入提及; 而電影, 因為導演根據格瓦拉後來的思想作為而有所加油添醋, 只要對格瓦拉稍有了解的人, 就能清楚知道, 這是對格瓦拉後半生所作所為鋪陳的一個序章.

但我所不了解的是, 為什麼這段日子, 被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一個電影, 一本書. 而沒有看到格瓦拉完整的傳記/電影(或是說知名度不如本著作)? 舉例來說, 就像市面上有孫中山傳記, 沒有孫中山孕育革命思想歷程的單獨著作. 這段旅程, 除了交代格瓦拉的前傳外, 還帶有什麼樣的意義?

不過這樣的旅程, 又把射手的旅行細胞活了過來. 我在學生時代的夢想, 是想要乘著課本中的提及的大陸長程火車臥舖, 只有預算, 沒有期限地在大陸亂晃. 這樣的夢想, 在墾丁時不斷受到領隊們的各種打擊(他們一致認為, 在大陸自助旅行對專業領隊都是種挑戰, 一般民眾連想都不要想), 該拿來旅行的時間, 也被我花在墾丁上面了... :p

事隔多年, 這部電影又給了我新的想法. 雖然曾經環島三次, 每次都是開車或坐車, 一路上走馬看花, 有些城鎮甚至連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 雖說台灣的路況/政治/經濟狀況都比格瓦拉的情況好上百倍, 但是真正踏上不同土地, 感覺各地的空氣與風土民情, 應該也有不同的滋味. 當然, 看完這部電影後的環島不能太草率(就算做不到蓋完所有鄉鎮市公所的公文印, 也要吃遍台灣著名小吃之類的).

這樣的目標, 應該至少需要三四週的時間完成吧. 只要我離開這個工作時仍是單身, 我想應該是會成行的.

2/25/2005

Children

今天特地比較早下班, 去參加一堂從未參加的課程"閱讀寫作班".

其實上課前就有心理準備, 應該是會跟一群國高生一起上. 不過到了之後還是有些尷尬, 如果別班同學所說: 隨便兩個年齡加起來都沒有我大. 更驚訝的是, 當我念完整篇文章後, 後續的國高中生, 甚至小學生, 也都能念出這篇大約高中課本程度的文章. 其中某些學生, 發音咬字比許多"歸國學人"還準呢(絕對不誇張, 在其他班級中曾遇過幾個美國回來的碩士, 如果他不說, 大概沒有人會知道他的碩士是在美國拿的).

中間休息時間, 看到一個五年級的小朋友端了碗泡麵進來, 當我和老師不約而同問他是不是他的晚餐時(只有我們是超過18歲的成年人, 理當關心一下, 哈), 他才說, 學校的便當菜是冷的, 所以他連中午都沒有吃. 這樣的對話真是令人心疼. 這就是我們小朋友學習英文的代價? 我在想, 當他跟我們說他連午餐都沒有吃的時候, 會不會他的父母忙得連聽到這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或是他根本不敢/不想跟父母說? 父母有能力帶他出國玩, 有能力送他來上英文課程, 是不是只是接送小孩, 付學費而已? 否則怎麼忍心不陪小孩吃頓正常的晚餐, 而讓他來這邊吃泡麵當晚餐...

難得有機會跟一群小朋友上課, 讓我看到了很久很久沒看到的畫面. 有歡樂, 有心疼. 我想, 當我為人父時, 我是不讓今天這種事情發生的. 學習固然重要, 讓小孩有正常飲食, 讓他有父親的照顧, 絕對比一堂英文課來的重要...

突然間很羨慕那種父親有能力獨立養家, 母親願意當全職家庭主婦的家庭. 我要努力工作賺錢, 要吃泡麵加班的應該是爸爸而不是小孩(含淚握拳).

How I Read 1000 Weblogs a Day

一天要吸收多少資訊才夠? 這問題大概沒個準. 但是看到 一天讀1000個網誌的CHO後才知道, 再怎麼看, 也比不上這兩位老兄(姐?). 尤其是有了Blog後, 吸收的資訊不再只有傳統媒體, 還有八卦留言, 小道消息, 內幕報料...等. 除了閱讀的量增加, 許多有用的資訊也需要重複查證.

這樣的行為的投資報酬率應該是條符合80/20法則的曲線. 可以用20%的時間就取得80%有用的資訊, 但是剩下的20%, 卻要花80%的時間去閱讀與過濾. 但是多出來的20%有沒有用, 可能就視你的工作內容, 職位與產業別而有所不同了.

話說, 微軟的這個Title聽起來蠻了不起的: technical evangelist...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昨天下班後, 特地留下來參加一位PM替大家上的PM課程. 由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開辦的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課程及認證, 是這幾年漸漸在全球風行的一種執照. 但是在台灣, 我想他的熱門程度大概還遠遠落在"全民英檢"之後吧. 這也算是種悲哀, 當各國上班族在埋首準備各種全球通用的證照時, 台灣的學生與上班族則還陷在在各種鄉土課程與英語認證中. 對一般民眾來說, 全球化跟本土化互不衝突, 但是一旦將他突顯成為"需要特別花時間準備"的一個項目而非"日常中的養成", 無形中就形成了種包袱, 而減少了大家花再提升全球競爭力的時間. (讓台灣人民能像星/馬/港或歐洲人民, 都有兩三種"國際"語言能力, 應該也算是種偉大的革命目標, 哈)

扣除睡覺與上班的時間, 一般上班族能運用的時間真的有限. 而我們還有太多東西要學, 很多東西等著我們享受.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真的很困難. 我也還在學習中...

Spring Scream

在凱洛的blog看到了 春吶的預告.

春天的吶喊一直是我最想參加的一個活動, 每年卻都因為不同的原因缺席. 知道的朋友不多, 但是因為曾經在墾丁工作半年, 墾丁, 對我來說, 一直是個有感情的地方 - 直到現在, 仍常常不自覺地說: 今年我一定要墾丁. 另外, 則還是因為海洋熱, 讓我有更強的衝動想一窺各個樂團的不同面貌.

可惜的是, 今年出遊團的基本成員, 在這段期間組了個情侶團出國. 出國跟不到就算了, 連春吶都要再delay一年了(泣)...

2/24/2005

The Motorcycle diaries

在工頭 長時間的讚揚下, 我終於在去年底買到了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其實讀完之後有點失望, 如同 黃小黛的描述: 這簡直是兩個痞子騙吃騙喝的旅行札記咩。

但是我想, 那是因為在書中看到的, 其實是"革命前夕"的事(書名就已經說了咩). 所以我感受不到他在決心革命的歷程, 以及中間的種種轉變與經歷. 我也相信, 若不是他的熱血, 理想與付出, 不會讓這股熱潮延燒那麼久, 讓那麼多人為他撰文.

雖然我相信這齣電影還是無法讓我了解Che的熱血, 但是我想, 今年還是得親眼看看這部電影.

尤其是看到工頭寫給他的一段文字,

儘管,在如此高度物質化的社會中、當我的家人與朋友都為了追求成功( 或其他什麼 )、而終日忙碌時;執著於崇拜一位失敗的左翼革命者如你,幾乎是一種無可救藥底罪惡;但攤開記憶,我認為,沒有人比你更能了解:一個年過三十歲、孑然一身卻對世界依然充滿著熱望;並在某種程度上、透悟了自己宿命的男人,心底盡頭無邊無涯的蒼涼、渴望、脆弱,以及相對清楚的自知、自信與堅持。

再回想自己在不到12小時前寫下的 Emerging Adulthood, 更是無比慚愧...啥? 刪掉? 那就違反"一旦blog, 永不後悔"的blog寫實精神了. Che~

Vimeo - Automatic Movies

有人說: 04年手機發展重點是相機,05重點則是音樂. 不過我在想, 既然手機自拍已經玩成這樣了, 沒道理video不能玩 - 只要有足夠的頻寬(3G), 空間(Videolog)與工具(Web & ?). 除了台灣某些網站已經低調提供video空間外, 外國也開始有這樣- Vimeo的東西了.

比較麻煩的是, 他居然要所有人將影片 轉成QuickTime格式...? 我想, 對使用者及觀看者來說, 都會是個困擾吧. 至少, 對於我這個沒有安裝QuickTime及用Firefox當預設瀏覽器的user來說, 是要花點功夫的呢...

Emerging Adulthood

Emerging Adulthood, 是最近才聽到的名詞.

從字面上及review中看起來的意思是, "因為花了許多時間在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導致違背了傳統的思想, 所以這段年齡算是前成人期". 不過在中文Google搜尋到的中文文件很少- 只有 這麼一段 (不過怎麼會是翻成"遲來"呢...):

遲來的成年(Emerging adulthood):
有一部份青年延長他們自我探索的時期,因此成年有姍姍來遲的現象。全球經濟以高科技和資訊為基礎,青年們必須用更長的時間求學,將成年認同和角色不斷延遲。傳統的權威漸漸式微,青年們把自己生命握在手中,遲求職、遲結婚、遲生育,到二十七、八歲才稍穩定下來。
自我認同的探索成為這階段的課題,在投身抉擇之前,青年們用更多的時間對愛情和工作、自己喜好和工作能力作不同的嘗試,成年時期也就姍姍來遲。這種現象在富足的國家較貧窮的國家更為顯著,在城市比鄉間更為普遍。


相較於"中年危機", 這應該也算是"成年危機"吧. 上一代花了12~18年從校園到出社會, 從父母養育到自食其力, 再多花個十年適應而成家立業. 我們這代躲在父母的照顧下18~25年, 再多花10年認識自己, 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不也是很合理嗎.

這麼想想, 三十而立這四個字的壓力好像就沒那麼重了, 哈. Oops, 這已經是我在Emerging Adulthood的最後一年了...

Sony axe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SONY宣布棄守PDA

Smartphone正式取代PDA的年代要到了. 不過看看各種數據, Pen-based Smartphone的量好像也沒到那麼大. 那中間消失的人, 是到哪裡去了? 是放棄了PDA, PDA換機潮未到, 轉換到其他專業的手持設備(GPS/手持遊戲機/mp3 player...)或是已經不那麼care輸入的介面了呢...

2/23/2005

Parents

看到這篇 描述父母與子女親情的文章, 應該不少人都有相同的共鳴, 尤其一樣有一對"節儉"父母的人.

其中兩段文字的對比特別有趣:

直到我離開家裡北上那天,父親交給我三萬塊後,從此再也跟家裡沒有太多的瓜葛。在我家族的世界裡,小孩子能不能賺錢是成功指標,而父權的呈現方式就是他錢給得起

我是不要的,因為我不缺,她一直推到我身上來,那一刻,我突然悟解到,收了,我便是她女兒,否則我也同她過去一樣把關係一刀兩斷。

對於父母來說, 給的金額可能是差不多的. 但是對子女來說, 一樣的金額, 在社會新鮮人的階段與三十多歲時的意義卻是完全不同. 當然, 父母的態度也會影響子女的感覺. 只是, 很多事物就是這樣, 在你缺乏時, 稍有不滿就是對方箝制你的工具, 不缺的時候, 拿與不拿, 就只是種心情問題了. 加薪不也是如此? 同樣的三千元, 一個月薪兩萬五的基層員工是種極度肯定的表現, 到了月薪八萬十萬的年紀與地位, 卻變成"你表現不好"的暗示.

同樣的東西, 同樣的對象, 卻會因為給的時間而有極大的反應, 這也是種心理學吧.

Gratitude

無名小站現在應該可以算是台灣使用人數最多的中文blog service provider了. 之前大家都用一種"愛用國貨"的心態在支持他們, 一直到工頭在 一月初寫的文章也還是如此. 我當時則是懷疑, 他們是一群熱血青年, 或是利用學術資源為賺取掌聲工具的自私鬼.

到了二月, 一篇 奇摩新聞上的報導, 可能讓不少人態度有了轉變. 如:
吃果子也要拜樹頭
【建議】無名小站正名為『無知小站』或『無賴小站』

或許這篇報導參雜著記者的個人主觀篩選, 所以不完全代表無名站長的意見, 但是無風不起浪, 有些描述與觀感, 還是讓我非常感冒:

並且將無名小站這個品牌和交大連結起來,更加鞏固交大在資訊領域方面的優勢。 - 扯出這場風波前, 有多少人知道無名是交大的?

這就好像你在家住,媽媽跟你算房租 - 這個比喻也不好. 如果每個學生都是學校的小孩, 可無上限地無償使用學術資源, 怎麼對納稅人交代? 你又打算如何回饋學校與納稅人?

"我們現在還年輕,沒有家室,父母還可以繼續賺錢,這個時候不實現理想,還要等什麼時候" - 同上, 這是你的理想, 父母願意支持當然好, 但是抱怨學校不支持, 是不是太超過了?

或許, 無名應該找賀元聊聊, 問些經營網路服務的注意事項, 順便討教怎麼做好公共關係...

Goodbye, IE

自從 Onfolio 2.0支援Firefox後, 我就決定要全面改用 Firefox了.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好用的tab功能以及各種實用的 Extensions. 以下是我所安裝的幾個, 拋磚引玉, 如果有好玩實用的Extension, 歡迎分享.

BlogThis
不用說, blogger的標準配備, 按下滑鼠右鍵就可以blog, 跟google toolbar一樣方便.

Bookmarks Synchronizer
Rating 四顆半星的實用工具. 可以在開啟/關閉Firefox時, 透過FTP/HTTP同步更新bookmarks, 輕鬆保持家中電腦/公司電腦/NB之間Bookmarks同步, 又沒有online bookmark可能無法連結的窘境.

SearchStatus
可以在status bar顯示Google PageRank及Alexa popularity的小工具.

Gmail Notifier
可以在status bar顯示是否有Gmail未讀信件的小工具. 對於不用pop3收gmail信件的人來說, 非常方便.

倒是原本的onfolio, 不知是不是因為還在測試的關係, 安裝後讓我連Firefox都開不起來, 只好忍痛割愛. 但是話說回來, Firefox extension這樣出下去, 哪天可能也會有類似的免費元件可以裝呢!

PS.
不知道有哪些好元件可以裝, 就到了top rating等各項排行榜中晃晃, 倒是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Rating 5 star and 5th popular:ForecastFox
真的有那麼多人care各地氣象嗎?
The 4th popular: Bandwidth Tester 0.4.1
頻寬也是大家上網時的測試重點?
Googlebar
唉, 古大師動作頻頻, 卻又遲遲不支援Firefox, 叫人家不懷疑你都難啊...

2/22/2005

The Extra Mile

下午開會時, 大家對著Test Track中的bug list逐條討論, 其中一項card template修改最大. 除了少部分的視覺上修改, 大部分則是針對設計時沒考慮到的因素而修改. 如: message輸入太多時, table會被撐開破圖; 因為沒有將所有的元件用table包起來, 在forward時格式會跑掉...等.

討論後, 只聽到程式部門主管幽幽地說: 一個好的Artist應該都要注意到這些, 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啊...

是啊. 其實這些問題, 沒有特地的測試與足夠的經驗, 很容易忽略掉這些小細節.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 我們修改前後的樣子, 如果不看source code, 可能根本不會發現這些修改. 但是這些修改, 卻能確保user使用時呈現出來的效果. 這不就是我們要的目的嗎?

在團隊合作中, 各角色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狀況發生:
Art沒規劃好dynamic page中底圖/table可能產生的問題;
Eng coding時沒考慮到user操作的便利性與相對的各種防呆設計;
企劃規劃時沒想好完整的流程與相關的技術瓶頸...

而這些問題, 大家都可以有足夠的理由來解釋: 因為我不懂程式; 因為企劃書中沒寫, 因為客戶要求是這樣..., 所以, 同樣的錯誤, 犯了十次, 大概也沒有人會怪罪你...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你的本職學能.

其實, 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好的人才珍貴的地方. 能夠吸取跟不同部門/專才配合的經驗, 應用到自己負責的領域, 讓跟你合作的人都能輕鬆愉快; 更甚者, 別人不足的地方你也能主動提出, 讓合作的人可以因為和你合作而成長. 這不但需要有足夠的經驗, 還要有學習的精神, 分享的態度.

多了這個extra mile, 可以讓所有案子進行的更順暢, 合作的更愉快.

2/21/2005

Generations

有人說過, 每個世代都會覺得下個世代的晚輩不夠努力, 所以會有草莓族...等各種不同的稱號出現. 不管承不承認, 事實上, 日子就是一代比一代好過.

現在這個新說法- 彼得杜拉克預言:未來勞工75歲退休, 可以讓上一代心中平衡許多了. 辛勤大半生的三四年級生, 可以在六十歲退休(配合各種優退還可以提早呢), 而我們這些沒有見過風浪的六年級生, 將多花十年的時間來補足...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下一個社會」中就曾大膽預言,只要健康許可,未來勞工將是75歲退休,因為唯有透過延後退休年齡,工作人口才有辦法支撐日益沉重的退休金負擔。

其實也不用太悲觀, 只是突顯出來, 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將來, 能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儲蓄, 投資及保險, 將會顯得更為重要...

2/17/2005

Google Toolbar

Google Toolbar 3 Beta released.

面對google, 還是冒著當貓的風險, 裝了起來...不過中文版看起來尚無動靜...

3.0的 new feature有:

SpellCheck -
Check your spelling whenever you type in web forms (好像用不太著...)

WordTranslator -
Translate English words into other languages (類似線上Dr.Eye, 包含支援繁中/簡中, 不過只限Eng content翻譯)

AutoLink (US only) -
Turn street addresses into links to online maps (擺明了, 就是US only)

BTW, 有人知道 Browse By Name的運作方式嗎? 從他的範例看來, 搜尋Oxford university會連結到http://www.ox.ac.uk/, 所以看起來不是從domain name或title判斷, 而且連輸入google都無法直接顯示google首頁. 很好奇...

That Pepsi Girl

是我太久沒看電視了, 還是這支廣告還沒上? - That Pepsi Girl. 這個美眉看起來不像我喜歡的類型(羞), 不過還是很好奇, 真的很迷人嗎...?

PS. 老實說, 從這個Domain name, 難免會讓人聯想到是個marketing event, 但是換個角度想, 如果是個刻意的event, 用這個domain又好像太俗套了...如果叫我猜, 我倒是會猜這是"希望這個女孩紅的親友".

2/16/2005

MP3 Glasses

因為不是MP3的重度使用者, 也不是個捷運通勤族, 所以iPod, iPod shuffle這類隨身聽對我來說, 是很有趣, 但是從來不會想自己買一台. 但是這隻眼鏡就難說了.

MP3 Glasses

不過一隻256MB的價格, 等於iPod + iPod shuffle * 2, 這樣的售價, 應該會讓許多產品設計師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吧(笑).

Microsoft to release new browser

這也能算新聞... Microsoft to release new browser.

不是這件事沒有新聞價值, 而是大家都知道這是會發生的, 不確定的就是剩時間及規格了. 這則新聞卻說:

"We have decided to do a new version of Internet Explorer, this is IE 7," Gates said at the RSA Security Conference being held in San Francisco.

The world's largest software maker had not previously indicated whether it planned to release a new version of IE.


那不就跟沒說一樣?

2/15/2005

Hottest tourist attraction in CNY

新年期間, 懶惰如我, 當然是哪裡都沒去.

其實不是不愛趴趴走, 而是一來假日出門人擠人, 二來沒有交通工具不方便. 而且感覺漸漸地, 一個景點的吸引力會與跟家的距離成正比: 越遠的地方才會越有想去的動力. 久而久之, 近的景點沒動力去, 遠的景點去不了, 就漸漸與台灣各景點脫節了.

看到這則新聞, 才知道這個節還脫了一大段, 跟想像中的排名及數字原來大大不同: 春節假期各遊樂區人潮統計評析

Killed by curiosity

Onfolio在新年期間推出了 2.0 Pre-Release version. 今天裝起來玩後, 發現有個功能是可以將自己的collection export to blog.

想像中美好的畫面是, 可以依照程式提供的設定, 每天(或數小時)讓程式自動在背景將自己的collection及相關說明/圖文update到blog上, 除了一方面當成線上bookmark外, 也可以與朋友分享. Sounds great...

設定完成, 按下確定後, 卻發覺苗頭不對. 怎麼所需時間還要那麼久? 連忙按下取消, 卻又隔了好久程式才真正停下動作. 連忙連上blog看: 天啊. 每個連結都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文章post在我的blog上. 而且中文部分全部是亂碼. 進入blogger的管理頁面打算將這些文章刪除時, 更是頭上冒出了三條線: blogger無法batch delete. 也就是說, 我必須將這近百篇的文章一篇篇按下delete及確定刪除...天啊...(而盡責的onfolio在我切斷他的連線前, 仍在跟我刪除的速度競賽: 我刪掉一篇的同時他也上傳了三篇...)

本想就此作罷, 就留著當作不順利的二月的一項紀錄吧. 但是看著上百篇不知所云/沒頭沒腦/去頭去尾的奇怪post, 忍不住還是進去一篇篇手動刪除掉了.

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教訓:

1. 要當有三窟的狡兔, 不要當被好奇心殺死的貓:
就算真的克制不了好奇心, 也應該找測試用的第四窟, 第五窟...先測試一下.

2. 選用服務時, 還是有內應的服務好:
如果這時候能告訴某工程師這個狀況, 直接從資料庫刪除(順便做的批次刪除的功能), 那該有多好(泣).

The diamond cutter

如果說過年假期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 讀完 當和尚遇到鑽石應該算一件吧. 本來是衝著博克來上大家的正面迴響而讀的, 讀完之後, 卻好像只是突顯了自己佛緣之淺- 難懂啊...

宗教對我來說, 是個神秘的東西:
說真實, 許多神蹟看起來是那麼不可思議; 說虛幻, 卻又那麼多信眾深信不移.

"當和尚遇到鑽石"其實說的無關宗教, 只是闡述些作者將僧人修行的方式應用到商場上的方式, 這些修行的中心思想, 則是出自於金剛經. 對我來說, 難懂的是, 這些行為與思想, 為什麼會對事情的進展有幫助?

記得小時後, 不止一位和尚說過我有佛緣, 長大後卻覺得自己離宗教越來越遠, 越來越不懂宗教說的是什麼. 是不是長大後, 被越來越多瑣事/情緒/慾望所矇蔽, 卻以為自己越來越聰明與充實了. 習慣用現有的科學與邏輯分析事實, 卻沒想到自己的判斷基準可能根本就不是個基準.

我想知道, 宗教真的能給人力量嗎?

2/13/2005

On Vacation!

久聞西方人注重休閒的生活態度, 今天看到 這則宣告, 果然厲害. 實在搞不懂, 為什麼東方人就連放個假, 還常有主管會要求你保持手機暢通, 好像許多事情沒有你就不行似的...

The family and I are heading off on vacation for the next week. No email, no web, no blogging. So if you aren't hearing from me, that's why. I leave you in Gary, Chris and Elisabeth's capable hands. As always, it's an exceptionally bad time to send me any email while I'm gone. Urgent stuff -- shoot to Gary or Chris! Things you want to toss pass me? I'm back on the 21st :)

E-mail is the new database

最近讓我對"e-mail"最有印象的一件事: 想到了成功嶺的無聊歲月, 想看看當時打發時間寫的無聊書信, 甚至想去翻箱倒櫃找...突然想到一個念頭: 找什麼找, 以前的手寫書信又沒有引言回覆, 也沒有寄件備份, 找到了也是白搭. 這兩個e-mail精神, 倒是已經無聲無息影響到我對mail的定義了.

類似的案件, 還有就是找不到某些生活用品時, 會突然想用搜尋來找...哈, 或許這也是將來 RFID的賣點之一呢.

More: E-mail is the new database

Nokia licenses Macromedia Flash Lite for Series 60

Nokia與Macromedia暗通款曲許久後, 終於出櫃了.

不知道數字有沒有錯, Nokia forum的developer居然比Flash developer多?
The agreement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1.8 million registered developers in Forum Nokia and the more than one million Macromedia Flash developers to create new compelling Flash content...

還是要抱怨一下, 真鍋的無線上網頻寬不知道是否只有128K, 感覺好像回到了撥接時代, 除了文字網頁, 多媒體網頁或下載實在是慢到受不了...如 Macromedia Mobile這頁, 就磨掉我繼續看下去的耐性了...

2/11/2005

Microsoft says anti-spyware software under attack

這應該是件很不名譽的新聞吧? - Microsoft says anti-spyware software under attack.

這個程式不只是躲過MS Anti-Apyware的偵測, 還能"removes files from Windows AntiSpyware, suppresses warning messages and deletes the program entirely". 這則新聞讓我想到了某個畫面:

某保全公司新成立了一個菁英部隊, 號稱能抓住所有意圖不法的竊賊. 現在優惠期間, 免費給各公司行號試用.
試用一段期間後, 陸續有公司遭竊, 而且證明是某不法集團所為. 這個集團, 不但能侵入公司行號如入無人之境, 還會順手將駐守該公司的菁英部隊掃蕩殆盡. 最後保全公司老闆不得不出面, 語重心長的說: 我們嚴厲譴責這種不當的行為, 並著手蒐集資料準備向他們提出訴訟及賠償...

什麼跟什麼嘛. 訴訟跟賠償請律師做就行了, 保全公司不是應該提供安全的環境來預防這些事情發生嗎...不過倒讓我想到, 我安裝了MS Anti-Spyware後, 除了第一次的全系統掃描外, 之後好像也從來沒看過他給我任何警示過 :p

另一則消息是,
Microsoft buying anti-virus software maker Sybari...

2/09/2005

Spam mails

某些外國人實在很怪, 防Spam防到某種令人討厭的地步了.

這是國外客服信偶而會收到的一種自動回覆信:

I apologize for this automatic reply to your email.

To control spam, I now allow incoming messages only from senders I have approved beforehand.

If you would like to be added to my list of approved senders, please fill out the short request form (see link below). Once I approve you, I will receive your original message in my inbox. You do not need to resend your message. I apologize for this one-time inconvenience.

Click the link below to fill out the request:
https://webmail.pas.earthlink.net/wam/addme?a=xxx@xxx.xxx&id=1cYxWcbJ3NZFpE0


簡單地說, 因為A先生不想收垃圾信, 所以想寄信給A先生的人, 必須點那個連結去請A先生將你的e-mail列入"可以寄信給A先生"的名單.

問題是, 這樣一個要我點選的連結, 我又怎麼知道你不是想收集我e-mail的垃圾郵件呢?

2/08/2005

2005 Revolution

去年底, 每堂英文課的老師都會將"2005 Revolution"當成一個好用的Topic, 讓大家輪流發表, 耗掉一堂課的時間. 而我, 都是裡面最敷衍的一個, 因為這個大題目, 是要留到過年假期好好想的, 怎麼能在抽點中臨時想到呢...

到了除夕, 已經沒有拖下去的理由了, 2005 Revolution, 就定為這三項吧:

* Time and priority management
不只是別人的schedule control, 包含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大小事務, 不應該為了些無可避免的臨時工作項而亂了陣腳. 不可以讓今年的停格一週事件再度發生.
(也就是說, keep blogging已經算在這項裡面了 :p)

* Friendship maintenance
2004年的一件大事, 就是 重新和高中同學聯絡上了. 對於這份失而復得的友誼, 在2005年應該花更多心力去灌溉.
("重拾法國號"是這裡的子項目之一)

* Balance between work, entertainment and daily life
承上, 重新與久未見面的朋友聯絡, 總是會帶來些新的刺激與影響, 對於日常生活的工作作息, 也會有些改變. 在新的一年中, 要試著在工作與興趣中取得平衡, 不讓娛樂影響到工作, 也不要讓工作影響健康.
(龍男放心, 你的海洋熱是算在這個項目)

不知不覺還是bundle進了幾個小項目...Anyway, 就是這三樣囉...

Turn your blog into reality

Wow, 看到這個東西- BlogBinders.com (Turn your blog into reality.),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新絲路.

印象中, 新絲路在品牌知名度上一直被 博克來壓著, 所以"求新", 是他生存所必須嘗試的一條路. 也因此, 早在 2000/5, 就推出了POD (Print on demand)的第一個作品- 吳興國的慾望城國.

2000.05 - 結合全錄Xerox、Adobe公司與藝術工作者吳興國先生、魏海敏小姐,舉辦全世界首次隨選列印POD記者會,全球華人地區第一本隨選列印書籍《慾望城國》正式問世,引起出版界巨大的震撼。

但是當年這套系統還是不夠完備, 我記得產品的噱頭只有選擇不同的封面及印上購買者的名字. 裝訂品質實在慘不忍睹, 因此買了後卻不敢翻, 讓這本書完全失去了他的價值. 隨後, 大概是在source有限的狀況下, POD的出版對象開放到一般的民眾...

2000.10 - 隨選列印網站正式推出「個人出版」服務,撤除了傳統出版的門檻,出版變得更個人化。而且,一些具出版價值、但可能無法符合傳統出版商業思維的書籍,終於可以和讀者在網路空間相遇。

而這些四年前的故事, 不知道在何時悄悄落幕了. 新絲路在媒體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 現在的網站也完全找不到關於POD的相關訊息及服務. 不論背後的原因為何, 我還是對他們勇於嘗試給予肯定.

好吧, 話題回到BlogBinders. 我想對於blog出版實體印刷品, 應該也是噱頭大於實質意義. 畢竟出版後, 所有blog在網路上的互動與回饋功能完全不見了. 剩下的, 大概只剩保存實體書籍的一份"感覺"以及那份淡淡的虛榮吧. 更慘的是, TC blogger連這份虛榮都無福消受...

Languages supported: English, Spanish, French, German, and most western languages, Russian

If you blog in Polish, Korean, Japanese, Simplified Chinese, or Greek, contact BB using the Feedback form to the right if you will help us test in your language!

Video Search

停格一個月後, 自然有許多進度要趕.

第一炮: Video Search
Video Search, 聽起來就是Search的一種, 有什麼不同嗎? 當然有. 一般web page search不論是用人工登錄或是spider crawl, 都是以文字為關鍵字的基礎. Video的話, 該怎麼做?

Video Search and Online Marketing看起來, Video是可以做SEO的(作者也很妙地舉了 American Idol為例).

目前 GoogleYahoo的Video Search都還在Beta, 不同的是, Yahoo已經提供了user submission, user可以submit自己的Media RSS, 也歡迎所有的content publisher登錄(目前想到的就已經有新聞媒體, 付費頻道, 線上教學網站, 含有tutorial的銷售網站, 旅遊網站...), Google則還是鎖定在特定的新聞頻道.

Hot Spot

我知道問這個問題土了點, 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

有人知道新店可以免費上網的咖啡店嗎?

目前知道的選擇只有Easy-up跟hinet的兩個系統, 都是要付費的. 雖然錢不多, 但是看到台北市民有許多免費網點(政府的/專案的/商家提供店內顧客的)可以使用, 不禁納悶了起來, 新店應該也有吧...如果有一家這樣的店, 我就再也不用在Starbucks的咖啡真鍋的網路間掙扎了...

PS. 運氣不好時(如今天), 到了真鍋, 付了錢上網, 還要看到RSS reader如便秘般的update速度, 實在是挺悶的...

Happy New Year

好吧, 不得不承認, 上班時間是我blog時間的大宗. 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 我blog題材來自於各資訊新聞, 而這些資料全部都是透過e-mail及 RSS reader存放在NB中. 對於一個回到家連NB都懶得拿出來的人, 要我在家blog真是困難啊...

這次的九天假,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除夕(第四天了, 天啊!). 終於打起精神準備做點事了, 背起NB走到真鍋, 準備來對這些資訊來些大掃除了.

新年到了, 祝所有朋友新年快樂, 恭喜發財.

2/04/2005

MSN Search: reallusion

新的MSN Search有什麼強大功能, 我還沒搞清楚(因為我不用MSN Search啊 :p), SEO的方式也還在 討論中. 不過倒是 有點新鮮的: 提供了 RSS result. 如果他是針對首頁的結果提供RSS訂閱的功能, 可以預期的是, 應該更新頻率不會很高才是...Anyway, 訂閱起來追蹤看看就知道了.

Who's he?

用Google Alert來蒐集公司相關新聞是我Gmail的功能之一. 無意間看到一則相關新聞是說到: Miller was previously vice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ales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sales at Reallusion, Inc., a provider of professional image enhancement and graphic animation software.

問題是, 我從來沒聽過這個人耶...原來他只是跟我們曾經有過短暫生意往來的傢伙, 只有兩位國際部門的業務跟他有過接觸, 他也從來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這件冒牌事情, 我們業務也正在討論怎麼處理...

這件"美國人在德國新聞網站冒名卻被台灣人用Google抓包"的事情, 是給大家一個警惕: 人在做, Google在看...

PS. Gmail邀請名額已經跳成50人了, 突然多到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他們行銷人員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實許多人都已經在自己網站公開發送, 跟免費開放申請差不多了. 遲遲不完全開放, 是為了保留一點優越感給Gmail既有用戶, 順便做做人情嗎...?

Join the Google Referral Program

Google怎麼也開始搞這種東西了- Join the Google Referral Program. 雖然不到老鼠會的地步, 看到Google用錢來當incentive還是覺得渾身不對勁...